山师院系巡礼|方寸天地之间,探索自然的奥秘(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张国一(第一行左二) 国际交流与合作 4.国际学术会议: 经常举行系列学术会议,来自本行业最知名的国际专家齐聚山师,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本科生是张国一(第一行左二)
国际交流与合作
4.国际学术会议:经常举行系列学术会议,来自本行业最知名的国际专家齐聚山师,交流最新研究成果,本科生是这些学术会议的重要参与者,让本科生与国际大师零距离接触。
李珊在实验室
4.全面提升,致力于培养优秀的生命科学人才
李珊,2008级生命科学学院校友,2012年进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2018年12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其研究成果也在Nature上发表,被选作Nature封面,被评为2018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9年中国农业科学十大重大进展。现为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人才托举工程”(2019-2021);获2020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学位论文、2020年度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
学生在自然博物馆整理材料
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联合专家组来校对生物科学专业开展认证考查
点击上方图片即可查看专业介绍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宝山教授
自然博物馆一览
近五年,学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点研发计划等国家级研究课题70余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0余项,发表SCI学术论文400余篇。学院出版著作30余部,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3项,山东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20余项。
1.依托一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全国先进工作者安利国教授
张剑,2008级生物科学专业毕业生,从本科到博士,他始终把生态科学助力农业现代化作为自己的研究目标。他用八年的时间,扎根乡村,潜心研究绿色生态种植,为乡村振兴贡献青春力量。
学院定期举办现代生物学专题讲座和研究生论坛,邀请国内外的知名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及时介绍生物学的最新进展和本院教师的科研成果,拓展学生视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学院所有资源对本科生开放,并提供必要经费支持。从大一起,通过师生互选,遴选部分优秀本科生进入教授团队,和团队研究生一起从事前沿研究工作,为将来从事科研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全国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全国银奖1项、铜奖3项,省特等奖、一等奖若干,走在了全省高校的前列;在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
全球共有5名获奖者
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
教学科研成果
生命科学学院是在原山东师范学院博物系和原齐鲁大学生物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经过72年的建设,已形成了从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到博士后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生物科学(师范类)、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技术专业2020年获批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师范大学新兴交叉专业。
学院始终坚持以生为本,重视一流课程建设,建设了多门线上课程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中学生物学教学法》《普通动物学》《微生物学》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课程入选山东省一流课程。注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开展了以小班研讨为特色的“小班课教学”,由“被动地接受知识”向“启发式的讲授、批判式的讨论”转变;开设了多门双语讲授的专业课程;通过一系列教学改革措施,大幅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本科教学始终走在学校前列,连续多年被评为本科教学工作先进单位。
作为本科生培养的先行军,学院于2003年首次提出“大类招生”方案,实行“大类招生、二次选拔、分段培养”的培养模式。新生入学后,首先进入“生物科学类”大类平台学习,主要强化基础通识课学习,平台学习结束后,根据学生学习情况、个人意愿等选择专业。经过十几年的平台招生,实现了宽口径培养,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需要,推进了人才培养改革进程。
3.深入社会进行实践,因材施教、学以致用
桃李芬芳
国际交流
学院拥有“逆境植物生物学”和“动物抗性生物学”两个省级重点实验室,一个山东省盐生植物工程技术中心和一个“系统生物学”山东省高校重点实验室。现有山东省生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生物科学基础实验室1个,中央与地方共建高校特色优势学科食品科学实验室1个,高等学校骨干学科生物技术教学实验中心1个,自然博物馆1处。新投入使用20000余平方米博物楼、2000平方米的实验动物房、2000平方米的人工气候室、1000平方米的温室,并设有多个校外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
文章来源:《食品研究与开发》 网址: http://www.spyjykf.cn/zonghexinwen/2022/0518/1441.html